在这节日众多的六月中,最期待的就是端午,想起那些年伴游制作的粽子,想想都美滋滋的。
端午节临近,粽子已经随处可见。这些年走过很多地方,见过形形色色的粽子,也吃过很多不同味道的粽子,但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粽子。
在我的家乡,人们一般用一种叫做“胡叶”的叶子包粽子。那是一种中间宽,两边窄的叶子,外形有点像梨。周边是波浪型的边。叶子呈褐色,正面色深,背面稍浅。包一个粽子一般需要四片到五片叶子。包好的粽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条形的,但也有人包的糯米过多,使粽子看起来圆滚滚的,像个又粗又短的木棍。
至于味道,不同于其他地方有红枣的、腊肉的、果仁的等等,家乡的粽子普遍是白味的,最多是加一些豆子(一般都是加四季豆的种子)。
端午节一般正是收割小麦的前后,正值农忙季节。农村人对于节日,看的很淡,节日对他们来讲不过是比平日多了一项庆祝而已,不但没有休息,反而比平时要辛苦了一些。所以即使已经五月初四了,伴游也是等一天忙完了,才在黄昏前开始不紧不慢地包粽子。
十岁以前,最喜欢看伴游包粽子。等伴游将提前泡好的糯米、豆子以及洗干净的粽叶端到院坝,我便赶紧拿来一个小凳子,坐在伴游身边看她包。伴游将几片叶子在手掌上摊开,然后铺上一层糯米,再撒几颗豆子,然后包好并用绳子捆好,放在身边的簸箕里。不是每个粽子都放豆子,所以有豆子的和没豆子的绳子要用不同颜色分开。
一洗脸盆糯米,伴游要包两个多小时才能包完。等伴游把包好的粽子在锅里摆好,加上井水,我便开始帮伴游生火。一开始还兴致勃勃的架柴,可一等不熟,再等还不熟,就失去耐心了,便跑去看电视了。可慢慢闻到粽子的香气,又每隔一会就跑去问伴游熟了没有,伴游也总是说马上就熟了。但往往没等到粽子熟,就睡着了。
第二天一大早,我必定是最早起来的人。也顾不上刷牙、洗脸,就偷偷跑到厨房,从大锅里摸一个还有余温的粽子,剥开粽叶,撒上白糖,狼吞虎咽的吃起来。不消一分钟,必定能解决一个。
但也有例外的时候。那年的端午节,小麦还是青黄。以往都是先把玉米种子在河边培育成禾苗,等小麦收割了,翻过地才把禾苗移植到田里。但那年却没有,一大早没等我起来吃粽子,就被伴游拉到田里去了。伴游说要起早,在太阳毒辣以前要把玉米种子,种到田里。伴游在麦田的间隙挖坑、浇水,我挎着篮子,跟在后面往坑里扔种子。没吃到粽子,胳膊和小腿又被小麦的叶子和麦芒扎生疼,我委屈的哭了好几次,但丝毫没引起伴游的同情。
终于在早上十点多,扔完最后一颗种子,我便扔下篮子,飞奔着回家。只留下伴游在田里叫骂着。
后来长大了,离开了家乡,再没在家乡过过一次端午节,也没吃过一次家乡的粽子。现在每逢端午节,还是最怀念伴游包的粽子。
伴游包的粽子
天气: 心情: 发表时间:06-12 11:05 人气: 我要评论